第十五讲拉丁美洲
考纲点击
1.拉丁美洲地形、气候和矿产资源。2.巴西农业、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。3.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、存在问题和保护措施。
考情预览
1.结合拉丁美洲区域图考查该区域地形、气候、洋流等知识。2.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。3.结合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,说明如何处理人地关系。
1.为什么将该区域称为拉丁美洲?2.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?
一、范围和国家
??、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、中美地峡、西印度群岛和整个的南美洲。??、由于多数国家的语言属于拉丁语系,所以泛称拉丁美洲。
1.位置:?、经纬度位置:32oN~55oS热带为主少部分在温带南美40oW~80oW
??、海陆位置:东临大西洋、西靠太平洋、北接加勒比海、墨西哥湾、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
主要的地理事物,并加深记忆力
二、巴拿马运河
巴拿马运河: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,大大缩短了南、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之间的航程。
三、东西分异南北相间的地形
1.地势西高东低,地形复杂多样。
2.北部是墨西哥高原,西部是安第斯山脉
3.东部高原、平原相间分布
四、湿热为主的气候——温暖、湿润
(1)热带雨林气候:亚马孙平原——最大的热带雨林区(巴西东部沿海)
(2)热带草原气候: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、圭亚那高原
拉丁美洲气候、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
1、巴西高原东南沿海:气候类型:热带雨林气候成因:1、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,受地形的抬升,降水多。2、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,增温增湿
2、巴塔哥尼亚高原:气候类型: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: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,地处西风的背风坡。降水少。沿岸有寒流经过,降温减湿
3、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狭长分布:气候类型:热带沙漠气候成因:1、安第斯山脉阻止向东扩,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。2、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,降温减湿使其向低纬延伸。3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,降水少。
五、丰富的自然资源
1.石油: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
2.金属矿产: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区。
3.水能资源: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河流上
4.海洋资源:秘鲁附近的海域由于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,饵料丰富
5.生物资源:拉丁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,红木、乌木是珍贵的木材。特有的动物有树懒、大食蚁兽、巨嘴鸟、卷尾猴、蜂鸟等
六、迅速增长的人口
1、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。
2.种族构成: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,拉丁美洲除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,还有大量的外来移民。
3.人口分布稀少的地区:热带雨林地区、内陆高原和沙漠地区
4.人口分布稠密地区:西印度群岛、巴西东南部、阿根廷沿海。
七、发展中的民族经济
1.长期的殖民统治,使其形成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。
2.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,努力发展现代工业,如墨西哥、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,阿根廷的肉类和机械制造工业等。
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异同点
二、巴西
1.地理位置
(1)经纬度位置:主要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,以及70°W与40°W之间,10°S和50°W穿过本区中部。
(2)海陆位置:位于南美洲的东部,大西洋的西岸。
2.地形与河流
(1)地形:北部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,南部的巴西高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。(2)河流:亚马孙河是世界水量最大,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。
3.气候:主要气候类型:热带雨林气候、热带草原气候、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。
4.人口、城市与城市化问题
(1)人口: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,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,以白种人和混血种人为主。
1.巴西东南沿海人口集中的原因?
①、气候温暖湿润;②、有较好的港口,交通便利;③、开发早,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。
2.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的原因?
原始的热带雨林,过于湿热,尚未开发
(2)城市:集中于东南沿海,城市化水平高。主要城市为里约热内卢、圣保罗、巴西利亚。
(3)城市化问题:城市过于集中,且城市化水平很高;城市规模过大,城市问题突出。
5.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
(1)突出的热带农业:产量占世界首位的有咖啡、甘蔗、香蕉、柑橘、剑麻。
(2)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: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圣保罗、里约热内卢地区,临近铁矿资源,海上交通便利,附近有伊泰普水电站。
6.热带雨林危机
商业性伐木,发展采矿业,开辟大型农牧场,过度的热带迁移农业,导致热带雨林遭受破坏
第十六讲大洋洲
考纲点击
1.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、气候的分布与成因。2.澳大利亚农牧业、工矿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地区分布。
考情预览
1.从纬度位置、地形、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气候的成因。2.利用澳大利亚气候图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。
一、世界最小的洲
1.范围
二、成因类型多样的岛屿
三、国家和居民
历史上,大洋洲曾是英国等国家的殖民地。大洋洲现在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白种人移民的后裔,少数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
四、重要性:为亚洲与美洲之间船舶、飞机往来所需淡水、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,又是海底电缆的交会处,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。
澳大利亚
1.位置和范围
(1)经纬度位置:主要位于10°S与40°S之间,及°E与°E之间,南回归线和°E穿过本区中部。
(2)海陆位置:东临太平洋,西临印度洋。(3)范围: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、塔斯马尼亚岛(大陆岛)及附近的一些岛屿。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
2.地形与河流:(1)东中西三大地形区:东部为大分水岭,中为大自流盆地,西部为广阔的低矮高原,面积占全国一半。
(2)河流、湖泊: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,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,向西南注入印度洋。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。
(3)中部平原多自流井,从成因看,该地的地质构造是向斜。自流井盐度高,不宜灌溉,一般可作牲畜饮水。
3.气候——半环状分布
半环状的核心:热带沙漠气候
外环:自北向南:热带雨林气候;亚热带湿润气候;温带海洋性气候;地中海气候
中环:热带草原气候
4、植被:外半环森林—中半环草原—内部西部荒漠以草原、荒漠为主。
5、特有动物:考拉、鸸鹋、袋鼠、鸭嘴兽,“世界活化石博物馆”
思考???澳大利亚生物古老性的原因??
一、孤立大陆二、环境单一三、无大型肉食动物
6.人口和城市
东南沿海人口稠密
气候条件:气候温暖湿润,适宜居住交通条件:东南沿海多良港,对外交通便利历史和经济: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,开发时间早,经济较发达
7.发达的经济
(1).“骑在羊背上”的国,18世纪后期引进29只,当今约1.4亿只
发展条件:地势平坦,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气候干燥,冬季温和无野生肉食动物羊群无天敌
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
(2).混合农业
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,其中东南部的墨累——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——牧羊带。
1.有利条件
(1)自然条件优越:地势平坦开阔,气候温和,土壤肥沃;
(2)地广人稀:农场规模大,适合机械化生产;
(3)临近海港,交通便利,便于出口,市场广阔
2.限制性因素:灌溉水源3、解决措施:东水西调
(3)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优点
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
②农民可以合理、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
③农业有很大的灵活性,市场适应性强
(3)“坐在矿车上”的国家,煤和铁矿大量出口,工矿业发达。
(4)目前,服务业超过工矿业和农牧业,成为经济支柱。
(5)重要城市有:堪培拉、悉尼、墨尔本。
第十七讲两极地区
考纲点击
1.两极地区的范围、气候、生物、资源。2.我国极地科考活动和建立的科学考察站。
考情预览
1.根据两极的气候特点,分析两极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别。2.以南极昆仑站的建设为背景,考查经纬网图中时差计算和不同地区方位的判断。
1.南极地区
纬度位置:几乎都在南极圈以内
经度位置:跨经度最广(°)
海陆位置:南极大陆被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洋环绕
(2)范围: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。
位置重要性: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
(3)地形:以高原为主,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,有“冰雪高原”之称。
2、世界最大的冰库
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%以上
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,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~70米
(4)气候:酷寒、干燥、烈风。冰原气候
1、酷寒:1、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;2、海拔高气温更低;冰雪覆盖,反射强烈;3、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。
2、干燥:是各大洲中降水量最少的大洲,有“白色沙漠”之称,极地高压控制,降水少,但蒸发量更少;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,升华少,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,所以非常干燥。
3、烈风:极地高压势力强大,使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(极地东风),冰雪表面摩擦力小,再加上地形的影响形成狂风。
南极洲的气候特征和成因:酷寒;烈风;干燥——高纬度;高海拔;强反射
特别称呼:“冰雪高原”、“风库”、“白色沙漠”
三、资源和科研宝地
1.淡水资源2.矿产资源3.生物资源:蓝鲸是南极最大的哺乳动物,也是世界兽类之最。南大洋中鲸的数量和捕获量均占世界各大洋的首位。现存量万头左右。
4、科学考察的宝地:中国在南极有长城站、中山站、昆仑站、泰山站四个科考站。
长城站位置:南极洲乔治王岛约S,W建成时间:年2月20日
中山站位置:南极洲拉斯曼丘陵约S,E建成时间:年2月26日
昆仑站位置: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附近约80°S,77°E建成时间:年1月27日
为什么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2月份?
正值盛夏,白昼最长或极昼,气温最高,多晴朗天气风和日丽
北极地区
(1)位置:指北极圈以北广大区域。
重要的战略位置:北冰洋上空是连接北美北部、亚洲北部和欧洲北部最短的空中走廊。
(2)范围:北冰洋的大部分,以及沿岸的北美洲、欧洲、亚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(如格陵兰岛)。
(3)气候:由于纬度高,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,夏季温暖而短促,气候严寒、干燥。有极昼、极夜和极光现象。
4、植被:植被以地衣、苔藓为主。
5、动物:
6、自然资源丰富:北极地区资源丰富,有丰富的淡水资源、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气、金属、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。
7、北冰洋的主要特征:最小、最浅、最冷的大洋。大陆架辽阔、海岸线曲折
人文地理特征:北极与南极的主要区别之一,就是北极有土著居民。土著居民是属于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,以狩猪和捕鱼为生。
(4)中国在此建有黄河站科考站。
黄河站建成的意义:
①为我国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提供了前沿阵地,
②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极地考察能力,
③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、面向未来,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,并将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